前 言
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自治区工信厅所属的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安装技工学校充分发挥行业院校优势,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紧密结合自治区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累计为新疆工业发展培养了65万余名扎根边疆、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其中一半以上已成长为新疆工业企业的技能尖兵、业务骨干,2万余人已经成长为技术专家和管理精英,被誉为新疆工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在自治区乃至全国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特在厅系统进行工信厅教育战线先进典型系列宣传活动,选树身边典型,提振教师信心,弘扬正能量,着力打造行业特色鲜明、产教深度融合、全国知名的高水平工科类高职院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工信厅教育战线先进典型系列宣传之一
------技能大师风采
世赛引领、精益求精的全国技术能手王振
在新疆安装技工学校,有这么一位“能人”,他是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工程建设系统技术能手、中国建筑技术能手、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全国职工教育职业培训先进个人、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冷作裁判、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第44届、45届世界技能大赛建筑金属构造项目教练,2020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他与他的团队在培养世界技能大赛选手,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教学教研、工艺技能的改进、解决关键性质量难题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事迹在“学习强国”平台专题报道。他就是新疆安装技工学校教师王振。
诲人不倦 培育大国工匠
近年来,他带领师生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屡创佳绩,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8人次,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大赛中获3金4银8铜, 4人入选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为了争夺技能世界冠军,王振在培养大赛选手时,要求选手在火陷切割零件时,将允许误差0.5毫米缩小到0.1毫米。为了选手达到规定的动作,他每天都要手持3公斤的手锤敲击钢板进行上万次的示范。他手工锤击钢板折弯,无论是工件表面的平整度,还是折弯件的直线度,质量都达到了机械折弯的要求。由于长期在冷作岗位上操作示范,造成他右手的指关节僵化,根本伸不直。王振常说:“好手艺,不是一天练成的,得‘沉’下去,对于工件的误差,多0.1毫米都不算合格”。王振以选手、教练、老师的身份,力求“精益求精”,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
勤奋钻研 深耕教学教研
在日常教学中,王振善于收集资料,将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融入补充到教学中。尤其是在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中,他将技能大赛所体现出的技术标准和要求,通过训练、总结、提炼有机融入教学之中,他将历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冷作钣金项目,编入到一体化教学中,将大赛命题的标准和要求融入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范畴,将企业的最新工艺和技术标准引入教学,以企业的真实生产过程为导向实施教学,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他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等环节,始终注重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完成了13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89门课程标准的初审,审核并通过了11个培养方案和53门课程标准。先后承担了《工程力学》、《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机械制图》、《钣金展开》、《冷作工工艺学》等教学工作,担任了《冷作钣金加工》精品课程建设主讲教师,成为了冷作钣金专业带头人。
不辞劳苦 服务社会发展
王振每年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带领学生完成施工任务。在生产实习中每发现一些实用的案例,他都进行提炼整理,精心编排到一体化教学中。他注意将工艺方法提炼总结,发表了《火陷矫正技术在安装工程中的应用》等多篇论文,申请专利2项。
他主持完成了新疆特变电工自主研发的特变电工变压器160000/220油箱外壳钢结构制作项目,属国内自主研发最大容量和最大电压等级变压器,焊缝结构复杂,外壳的强度和密封性、防止及处理焊接变形是该项目的难点。为减少焊接变形他制定了倒退法焊接等工艺措施,攻克了难关,靠产品质量赢得了市场。他还主持完成了西安变压器厂煤油气相真空干燥罐制作、新疆昭苏年处理10万吨锰选矿全套生产线设备安装及非标件制作等项目。每个项目他都能仔细研究,精准采取各种措施,做到完工验收质量一次性达标。
他带领专家教练团队对喀什技师学院、阿克苏地区库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田技师学院、克州技工学校开展了帮扶工作。近五年对南疆四地州开展了600多人次的技能集训指导,其中22人先后在自治区技能大赛中获奖,提升了四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南疆四地州技能就业、技能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寻匠心、不懈怠的国家技能大师刘建成
32岁时,因为教学需要,他调整专业,从零开始学习焊接技术;57岁时,为了开拓新的教学领域,他学习焊接自动化应用技术。如今,58岁的刘建成说:“时代在进步,技术不断更新发展,不管多大年龄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钻研掌握最新技术。”
刘建成是新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从教38年来,他认真钻研,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指导学生在各级职业技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他还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多年来,他研究焊接技术,帮助企业解决焊接难题,培养了多名高技能人才。
1985年,刘建成从辽宁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现为辽宁科技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在原新疆钢铁技工学校从事机械类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1997年,学校为了满足企业技术需求,计划开设电焊工专业,刘建成作为教研室组长主动请缨,主持筹建电焊工实训室。
焊接和他之前教的课程是完全不同的专业,他要从最基本的操作学起。白天,他开展教学工作,晚上利用课余时间看书自学。书本上复杂的焊接操作步骤,他要死记硬背;难懂的工艺参数,他得自己琢磨;难度大的操作手法,他必须反复练习。最难的是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运用到实践操作中。“能分清铁水和焊渣的细微差别才算入门,我每天最少练两个小时,练了两个月,终于能熟练地通过颜色辨认了。”刘建成说。
自学半年后,他开始向企业焊接技术人员请教,学习更多实际操作手法。回忆当时的情景,刘建成说:“电焊最欺负新人了,新人操作手法不熟练,很容易被烫伤,我两个胳膊上都是烫伤留下的疤。”
学校开设焊接专业后,他在不断精进和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教学重心也转移到焊接课程。每天泡在实训室,为学生和参加培训的企业职工解疑释惑。他指导的学生获得全疆电焊技术比赛一等奖,指导的职工获得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焊接工比赛第八名。
企业技能专家杨琦栋曾是刘建成的学生,如今也是工作室成员。杨琦栋说:“刘老师严谨细致,沉下心肯钻研,不仅自身理论水平高技艺精湛,更专注于培养人才,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让我们少走弯路。”
刘建成还深入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他带领团队获得六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发明专利,累计为企业节约了上百万元资金。
一家企业使用的大型液力耦合器铝合金叶片部件,长时间工作易产生裂纹,但其最厚处不足2毫米,最薄处仅为0.5毫米,由于铝合金焊接时极易氧化,且最薄处焊接又极易烧穿,焊接修复难度大。坏了只能更换,但该部件价格较高,且维修周期较长,不仅耽误生产,还增加维修成本。刘建成和技术团队反复试验,用特殊操作手法成功修复叶片,仅此一项每年可为企业节约20多万元维修费。
“近些年,焊接技术出现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学校支持我们不断探索、拓展、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投入十多万元购进新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室。” 刘建成说,“去年学校购买焊接机器人,计划开办焊接机器人操作师资培训,培养焊接机器人操作的授课老师。操作焊接机器人既要懂技术,又要会编程,是个新兴职业,很有发展前景。”
现在,刘建成又开始学起焊接机器人的编程与操作,操作步骤记不住就多背几遍,设置编程后,先模拟运行,成功了再实际操作。平时工作再忙,他每周都要挤出时间,在实训室动手操作反复练习。
刘建成说“作为职教老师,我要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始终保持学习不懈怠,为社会培养更多新型高技能人才”。
走向世界的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程应奋
有一种深入骨髓的爱,不止爱你历史中的明眸,还对你未曾谋面的将来计深远。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程应奋对艾德莱斯丝绸的深情,就像是隐藏在历史背后的故事,让我们琢磨不透但却能清晰感受它的存在。程应奋给了艾德莱斯丝绸毕生的挚爱,艾德莱斯丝绸也反馈给她无上的荣耀--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教授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获得者、新疆工艺美术大师、首届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
程应奋长期从事国家级纺织非遗--艾德莱斯染织技艺的传承保护创新工作,完成了新疆艾德莱斯非遗人才“三分类双融合”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获2022年自治区优秀教学案例。通过资源库、教学项目、学期实训和毕业设计实施教学改革,以高水平专业建设促进非遗技艺保护传承,探寻了一条非遗技艺与职业院校教育融合发展之路。她在艾德莱斯非遗人才培养和技艺传承保护方面的贡献受国内业界广泛认可,带动了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现突破;带动疆内10所中高职院校共同参与非遗传承保护。她培养的学生个人设计作品展登上了北京服装周大舞台,在疆外同类院校及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她指导的学生多次荣获国家、自治区技能大赛各类奖项。她还带领学生赴德黑兰参加了“2016感知中国-中国西部文化伊朗行·新疆篇”展览,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办的“设计中国·丝路花雨”展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风格和东方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传承、创新和诠释,让艾德莱斯成为一条纽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绽放新的光彩。
程应奋在为新疆服装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近几年多次赴和田、喀什等地区为从事艾德莱斯织造和服装制作的匠人进行专业培训。以艾德莱斯非遗人才培养为纽带,增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助力南疆村民实现增收,探寻了结合地方特色发展经济的创新路径。她指导学生阿卜都哈力克·艾力回乡创业,其“破茧而出”-艾德莱斯工作室项目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新疆赛区职教赛道创业组金奖、全国铜奖的好成绩;在他的影响下,先后有多名大学生积极返乡,创办经济实体,积极投身创业富民大潮,成为农村创业创新和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她的相关事迹,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60余次,央视新闻进行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点赞”的专题报道。
作为艾德莱斯的主要推动者之一,程应奋立足新疆本土,借助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平台,放眼世界,为非遗在当代社会的活化继承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从走上面向国际的舞台开始,她就在坚持对艾德莱斯的全新创作,其执着的努力和精美的作品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一种独特的、民族的、传统的优秀纺织品,从她这里开始被国内外的时尚同行以及大众消费者所知,艾德莱斯因此走出新疆、走向时尚、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