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工信动态

新疆领军人才引进计划重点企业引才项目申报指南(2025年度)

日期:2025-09-16 16:55 作者: 浏览次数: 来源:培训处 【字体: 分享: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新党发〔2022〕8号),按照《新疆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实施方案》有关规定,经报请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现开展重点企业引才项目申报遴选工作,制定申报指南如下。
    一、申报对象
    围绕新疆“五大战略定位”和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建设目标,以优势企业的需求为牵引,重点支持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引领产业发展、带动区域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及财务总监、法务总监等高级管理人才(不含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综合领导)。申报对象为2024年8月(2024年重点人才计划项目申报)以后,从疆外全职或柔性来疆工作的引进人才(含已签订意向协议拟来疆工作的人才)、疆内外应届博士毕业生(须在2025年8月底前取得博士学位)、在疆工作的博士后。
    二、申报条件
    (一)基本条件
    1.申报人须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拥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热爱本职工作,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社会公德,身体健康。
    2.引才单位应为在疆内登记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以及新疆特色优势产业领域的重点企业,特别是主导产业链发展、能够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壮大的科技创新型骨干企业。
    3.从新疆用人单位流出,又拟返疆人才,引进时应在疆外工作且已满5年。应届博士毕业生及博士后不作工作时限要求。
    4.落实重点人才计划项目互斥原则,已入选自治区前三批重点人才计划且在支持期内的不得重复申报;第一批自治区“3+2”重点人才计划各项目之间不得多头申报。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专业技术类公务员除外),以及援疆专业技术人才、博士服务团成员等援派和挂职人员不得申报。中央单位和集团(公司)内部因工作需要,按照组织人事安排从疆外轮岗交流到疆内工作的人员不得申报。
    (二)具体条件
    1.全职引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及财务总监、法务总监等高级管理人才一般应具有专业技术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或特级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已在企业取得行业公认的突出业绩成果的可放宽。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1970年9月1日以后出生),或距离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上,到岗后须与引才单位签订3年以上聘(任)用合同,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技术研发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能够解决引才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且能够尽快投入中试或产业化。
    (2)具备突出学识水平、专业特长或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关键工艺难题或掌握先进技术方法、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具备精湛实践性技术技能,水平在行业内得到认可,有绝技绝活和独特专长。
    (4)具有特定专业知识、能够为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作出重要贡献。
    (5)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创新平台等承担科研攻关项目,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6)在专业领域曾获得省部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且主持过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工程项目;或拥有具有重大产业化前景的技术发明、专利、专有技术等。
    (7)新疆特别急需紧缺,或具有特殊专长。
    2.柔性引进的人才,除须符合上述全职引进的具体条件之一外,一般应具有正高级职称或特级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年龄不超过65周岁(1960年1月1日以后出生),已与引才单位签订3年以上工作合同、每年在疆服务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20天。
    3.引进40周岁(1985年1月1日以后出生)以下的青年人才,可根据急需紧缺情况适当放宽职称或技能等级条件。
    4.全职引进项目入选后须辞去疆外工作或在疆外无工作,工资、社保关系应转入疆内引才单位(“人才飞地”引进人才除外)。
    5.对新疆自贸试验区、南疆五地州和艰苦边远地区人才给予倾斜支持,可适当放宽资格条件。对留疆创新创业应届博士,允许按引进人才申报。
    三、申报程序
    此次项目申报全流程通过新疆智慧人才服务管理平台线上完成。
    (一)发布指南。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同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局、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工信厅、工信局、国资委)制定申报指南,经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后,在自治区、兵团有关媒体和平台公开发布。
    (二)个人申报。申报人通过新疆智慧人才服务管理平台(https://rcweb.xjkunlun.cn/xmtcweb/#/login)进行网上申报。自主确定拟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项目、资金预算和预期成果等,按照要求填写《“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重点企业引才项目申报书》(以下简称:《申报书》)
    个人申报须在2025年9月27日20:00前完成。
    (三)引才单位初审上报。引才单位(依托单位)对已签署聘任(用)合同或意向工作协议的申报人的资格条件、自选项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等进行审核把关,可采取同行专家评议等形式提出初步人选,经单位党委(党组)会议研究确定后,将相关材料上传至推荐单位(各地州市工信局或自治区相关主管部门,及兵团相应单位)线上审核。国资委所属企业直接提交自治区国资委(兵团国资委)审核。
    (四)推荐单位复审推荐。推荐单位在平台上对用人单位上报人选的真实性、资格条件进行复审,将通过审核人选推荐至自治区工信厅(兵团工信局)。
网上推荐、审核时间:自发布之日起至2025年10月8日20:00。逾期申报系统将关闭。
    (五)专家评审。自治区工信厅、国资委会同兵团工信局、国资委对推荐人选进行资格审查后,邀请疆内外同行专家组成专业评审委员会(疆外专家数量不少于50%),对推荐人选的能力素质、创业创新项目的目标任务和资金用途等进行综合评审,提出建议名单及经费支持额度。
    (六)人选确定。自治区工信厅、国资委(兵团工信局、国资委)分别召开党组会议研究,提出拟入选人员名单和经费资助额度,在一定范围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报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名单及经费支持额度提交领导小组会议审议确定人选。
    (七)启动实施。自治区工信厅、国资委(兵团工信局、国资委)经到岗核查和安全风险检视无问题的,与引才单位和入选人员签订任务书,落实目标任务及可量化的绩效指标,印发入选通知,严格组织实施。财政部门按程序拨付支持资金。
    四、支持措施
    对按程序遴选确定的入选人员,由新疆人才发展基金给予经费资助,资助额度根据评审得分或等次分级分类确定。全职引进的人才支持周期为3年,全周期支持额度为每人20—50万一次性补助,以及90—300万元的项目资助,资金分年度拨付。柔性引进人才支持周期根据引进协议确定,最长不超过3年,其中“银龄人才”支持周期一般为1年,支持额度每人最高30万元。
    支持经费主要用于入选人员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和个人奖金。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政策规定,经费最高可提取30%作为政府奖金,按规定免征个人所得税。经费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经费管理单位不得提取管理费。其余经费用于完成任务书中所约定的创新创业项目内容,原则上由入选人员按规定自主支配使用,不得用于与任务书约定的工作无关的支出,不得通过虚列、伪造人员名单等方式虚报冒领劳务费、专家咨询费,不得列支个人或家庭费用,不得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和偿还债务,不得全部列支设备费,不得列支基础设施建设费等。
    五、有关要求
    (一)申报人应客观、真实、完整填写申报材料,对于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一经核实取消申报资格。用人单位(依托单位)及申报人须分别签署自治区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诚信承诺书。申报人及其用人单位(依托单位)存在违规行为、科研失信行为记录(正在惩戒执行期内)的不得申报。
    (二)各用人单位(依托单位)要切实负担起人才推荐、培养、使用的主体责任,坚持公平公正原则,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对申报人的政治表现、职业道德、能力水平等有关情况严格审核把关,切实加强对申报材料真实性的审核审查。对推荐过程中把关不严、不认真履职的单位,停止下一年度推荐资格。在单位内部进行公示,只公示人选姓名、单位,不得公示人选其他个人身份信息。用人单位(依托单位)须按照《新疆人才发展基金管理使用办法(试行)》(新财规〔2023〕1号)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内部的人才经费管理使用办法。
    (三)各用人单位(依托单位)应建立项目档案,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在科研条件、资源共享、培训交流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
    (四)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公平公正原则,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对申报材料、初步人选的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学术规范等有关情况进行严格审核把关。
    (五)申报材料应当符合国家保密有关规定,申报书中不得出现任何违反法律法规或含有涉密信息、敏感信息的内容。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卞  帅  0991—4523343
    2.自治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苏俊杰  0991—2398118
    3. 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局
    汪海兴  0991—2896882  15276546679
    4. 兵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刘  璐  0991—2896344 
    5.网上服务平台
     0991—23810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9月16日

扫描分享至微信